据澎湃新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沈波在接收采访时表示,2025年C919产能将达到50架,预计下线量达到30架。
沈波表示,目前C929宽体客机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和供应商的选择工作,即将转入详细设计阶段。
1月14日,大飞机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第一批项目指南发布,该基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去年6月设立,将资助大飞机研究项目,围绕大飞机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法问题,开展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夯实大飞机长远发展基础。 据报道,2025年度大飞机基础研究联合基金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公告称,将于 3 月 1 日至 20 日接受申请,随后将确定合格的接受者。国家科研基金的总规模尚未披露,但业内人士估计最低为数十亿元人民币。 随着中国客机交付给更多的航空公司并部署在更多的航线上,中国政府正在集结全国的工程人才开发本土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并在不久的将来将更广泛的目光投向西方认证和更多的海外销售。 C919窄体飞机由国有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在上海总装。中国政府推动自给自足,加上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中国商飞及其他制造商和机构加大了开发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国产替代品的力度。由于中国商飞也在努力制造宽体飞机,如 C929 和 C939,自力更生的动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商飞目前正在进行 C929 的详细设计,这是中国首次尝试制造双通道商用客机,国航已被确认为该机型的首家用户。中国商飞同时还在制定C939大型客机的规格。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中国亟需国家资金支持,包括直接资助。他说:"中国可以从国内采购的零部件价值与一架飞机(如 C919)的总价值相比还不够高。例如,在研发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发动机叶片技术和材料不足的问题。突破这些瓶颈将是大规模生产、交付、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的关键。”